
悦纳自己,共融校园,成就自我。
周一 - 周五: 9:00 - 18:00
联系邮箱: wailian5@jxdtrl.com
学校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庐山东路8号
江西职业教育正以“服务产业升级、对接区域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呈现出多维度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政策体系全面升级,资源投入持续加码
1. 顶层设计强化
江西将职业教育纳入“三大高地、五大战略”布局,出台《江西省深化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到2025年建成16所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50个高水平专业群,实现每条重点产业链至少有1个专业群支撑。
资金保障:2023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达1.12亿元,2024年省属技工学校生均拨款提高至7500元,“十四五”期末目标为8000元。例如,宜春市袁州区投入2.2亿元建设新校区,购置5153万元实训设备,改善办学条件。
2. 政策创新突破
探索“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激励,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30%投资额抵免教育附加的政策。同时,将校企合作纳入省属国企考核,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二、产教融合深度推进,校企协同形成生态
1. 市域产教联合体全覆盖
全省已建成17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例如,赣州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国家级案例,整合21所院校、90家企业,2023年完成2835名学生实习实训登记,推动校企合作16项、技术需求匹配9次。
产教融合模式创新:通过“企业点单+人才培训”“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例如,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卡拉多共建烘焙生产实习基地,实现“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
2. 行业产教共同体实体化
建成3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61个现场工程师产业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批成员单位,推动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同步。
三、升学通道全面打通,职教高考改革深化
1. 职教高考制度完善
2025年高职单招实行“文化素质全省统考+职业技能校考”模式,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合卷)和职业技能测试,招生对象覆盖普通高考报名考生。
本科层次教育扩容: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职教本科专业,2022年职教本科招生计划10421名,较上年增长69.45%。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试点“3+4”“3+2”分段培养,应用型本科招收中高职毕业生比例目标达20%以上。
2. 长学制人才培养突破
开展中高职、高职本科一体化培养,每年招生6万余人。例如,赣州推动“岗课赛证创”中高职一体化模式,计划2025年中高职一体化招生规模达5000人以上。
四、国际化步伐加速,“职教出海”成效显著
1. 国际合作平台搭建
成立“一带一路”(江西)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联盟,吸引68家中外单位参与,推动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在巴基斯坦设立“天工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在泰国设立“中泰旅商国际学院”。
技术输出与培训: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乌兹别克斯坦举办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班,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在泰国开展酒店管理、物流技术培训,输出中国职教标准。
2. 国际认证与交流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获“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典型院校”称号,其“中文+职业技能”项目获国际奖项,推动职业教育标准国际化。
五、师资队伍提质增效,双师型教师占比超50%
1. 双师型教师规模扩大
2024年全省拟认定“双师型”教师13950人,其中中职5546人、高职3954人、应用型本科445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超50%。例如,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通过企业挂职、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培养35名双师型教师。
2. 教师能力提升机制
建设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培训基地20个,推动校企“双聘制”“周末工程师”等模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六、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增强
1. 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双高
全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本省就业率60%以上,专业对口率70%以上。例如,赣州大余县职业中专2024年毕业生升学就业率达93.48%,赣州农业学校91.5%毕业生服务本地农业。
2. 产业人才供需匹配优化
2024年省属高职新申报专业中74.1%服务“1269”行动计划和重点产业链,如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4个专业围绕新能源产业链设置。职业教育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输送紧缺人才超6万人/年。
挑战与未来方向
1. 挑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仍存,部分院校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新兴技术领域师资短缺。
2. 未来重点:
数字化转型:建设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推动VR/AR技术应用,降低设备更新成本。
县域职教振兴:支持每县办好1所公办中职学校,提升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国际品牌塑造:扩大“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影响力,打造“江西职教”国际名片。
江西职业教育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通过政策创新、产教融合、国际化布局,逐步构建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作者:李民)